坚持党建引领 破解融资难题
天门农商银行助力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
2023年初,天门农商银行党委书记周岩松在走访服装产业园区时,一位年轻创业者无奈的说:“我们这些服装电商,旺季时订单接到手软,却因为货款不够,资金周转不过来,只能眼睁睁看着商机溜走。银行贷款要抵押,但我们最值钱只有缝纫机这个‘铁疙瘩’!”周书记在笔记本上记下来“融资难”的症结:订单来了没钱备货、设备更新缺抵押、旺季扩张没渠道。
一、把准脉搏:党委领题,深扎一线找解法
“服装产业是天门的民生产业,关系到千万家庭的生计。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,我们作为地方法人银行,责无旁贷!”在2023年党委会扩大会议上,周岩松书记为全行服务方向定了调。
融资难、难在哪,必须先找准 “靶心”。党委班子成员带队调研、专题研讨、与政府部门对接,最终明确工作方向:一是聚焦产业链痛点,创新专属金融产品;二是争取政策资源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;三是构建服务生态,延伸金融服务触角。
目标落地关键在执行,党委立即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“服装产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”,深入走访服装加工上下游,白天与企业主座谈,晚上与电商主播交流,周末走进加工车间,倾听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。三个月下来,他们摸清了服装产业的普遍问题:拥有大量缝纫设备但缺乏传统抵押物,网店流水稳定但难以作为融资依据,融资需求“短频急”但传统审批流程长。“要打破思维定式!既然缝纫机和网店流水是他们的核心资产,我们就以此为基础创新信贷产品!”党委会上经过激烈讨论,最终决策推出专属信贷产品“天服贷”,以设备数量和经营流水为核心授信指标。
二、党员攻坚:深夜破局,把“不可能”变“可能”
项目落地,重点在细节。“单台缝纫机最高能贷多少?”“网店流水怎么防造假?”风险部门顾虑重重,难题接踵而至。党委会确定:成立党员先锋队集中攻关。小微金融部党员彭奕主动请缨,带着支部8名党员组成“天服贷”研发小组,他们白天跑企业收集数据,晚上研究缝纫机折旧率,周末分析电商流量转化,跑遍全市22个乡镇,实地测量不同年代设备的残值,协调市场监管局,调取企业年报交叉验证。集中攻坚两个多月形成《“天服贷”操作指引》。
2023年7月,“天服贷”正式上线,从事服装行业的个体工商户、小微企业,以拥有的缝纫机数量、网店经营流水测算授信额度,纯信用额度可达100万元,抵押类可达500万元,“铁疙瘩”成了“硬通货”。
三、润物无声:暖心服务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产品落地,关键在“快”。各支行党支部成立服装产业金融服务突击队,客户经理们带着移动终端,上门为客户办理业务,承诺“3小时响应,24小时上门”。2024年秋天,天门某电商企业遭遇爆单危机,急需50万备货资金。接到电话时已是晚上9点,客户经理小吴立即带着移动PAD直奔企业,现场核查库存和订单,在路灯下完成资料上传,第二天中午贷款资金到账。
两年来,34支金融服务党员突击队,把办公室搬到车间、直播间。提炼了“设备拍照五步法”“流水分析三看原则”“旺季前45天预授信”等服务诀窍。有位老党员在日记里写道:“放贷款不仅是走流程,更是连着工人的饭碗、家庭的希望”。
天门农商银行党委与服装电商行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,向行业协会综合授信3亿元。截至2025年8月,天门农商银行累计向419个市场主体发放“天服贷”4.6亿元,带动近2万人就业。
四、破茧成蝶:政银企携手,浇灌产业"参天树"
2025年6月,天门农商行党委主动对接政府部门,多次专题汇报天门服装产业规模与融资需求,最终成功获批 10 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链专项再贷款,并推动贷款利率下调 50-70BP,为产业发展争取到关键政策红利。同时,党委统筹全行资源,将服装产业服务纳入各支部考核指标,形成 “党委定方向、支部抓执行、全行齐发力”的工作格局。
从“抵押难”到“信用贷”,从“资金荒”到“发展劲”,天门农商银行党委坚持党建引领,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,托举起一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。
相关附件: